一季度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数据出炉!增加值同比增长11.5%背后的密码
行业运行数据彰显活力
2025年一季度,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.5%,比同期工业、高技术制造业增速分别高5个和 1.8个百分点。
在电子产品消费方面,购新补贴扩围政策有效提振消费需求,红利持续释放,一季度电子计算机、电视机产量分别同比增长9.6%、4.7%,1-2月5G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7.6%,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占比85%。
整机销售火热带动上游集成电路、光电子器件产量一季度分别同比增长 6%、3.5%。出口表现亮眼,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7.1%,笔记本电脑、电视机、集成电路等主要产品出口量均有上升。
效益方面,实现营业收入3.79万亿元,同比增长10.6%,利润总额也有一定增长。投资持续火热,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.5%,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。
从区域看,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营收增长强劲,东北地区也有增势。

全球竞争格局中的位置
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区域分工明确且技术迭代迅猛。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存在 “中游制造强、上游薄弱” 现状,与国际先进地区相比,在技术创新驱动、产业链完整度和国产化率等方面仍有发展空间。
在产业链上游,EDA工具、IP核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,半导体材料和设备领域也是国外企业占据领先地位。我国在中游制造环节优势突出,如半导体制造成熟制程产能扩张迅速,显示面板领域京东方等企业在LCD市场占据主导。下游应用领域,我国在消费电子制造、新能源汽车市场和生产基地等方面表现出色,应用场景丰富多元,华为、比亚迪等品牌企业具有强大竞争力。

产业未来发展方向
预计2025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在5%-8%区间,产业结构将向高端化、智能化升级。新兴国家市场需求快速增长,“中国制造” 电子产品加速走向 “全球南方”。全球电子企业合并购热潮也将持续推进,我国企业将围绕新技术和产业链供应链整合开展并购。
建立协同创新机制,设立专项基金,引导资本攻关关键核心技术,推动上游材料和设备国产化替代,降低对外依存度。
优化成熟制程工艺,布局先进封装技术;加大新型显示技术研发投入,提升我国在全球中游制造的地位。
结合新兴技术开发高端消费电子产品,加速车规级芯片研发构建全链条生态,推广 “5G+工业互联网” 应用。
强化重点地区产业集群差异化发展,完善集群内公共技术平台和供应链对接机制,促进要素流动,提升抗风险与创新效能。
坚持 “双循环” 策略,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、拓展海外市场与布局海外研发中心,同时引入全球优质资源开展合作,提升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全球的话语权。
特别声明:本公众号转载其他网站内容,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,内容仅供参考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
2025年9月23日-27日